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思政  典型案例
《路由与交换》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来源: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作者: 时间:2024-06-01 浏览:58


一、课程基本情况

《路由与交换》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脱胎于思科网院课程《CCNA2》,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多年。2015年从新西兰引进新西兰教学方法和方向课程设计理念,并进行双语教学,引进一些教学资源。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扩张,该课程在物联网专业也逐步成为核心课程。从2018年开始,专业响应国家“国产化”号召,开始用华为技术授课,因中新合作网络专业的课程变动需要双方认可,故而在物联网专业先行实施课程改造。在2022年,经过学院和专业的不懈努力,新西兰方同意华为版本的《路由与交换》可以获得新西兰学分。课程标准先于华为5G标准在新西兰取得了认同。课程本身的发展就具有很浓重的思政教育意义。

5年来,教学团队紧跟世界网络技术发展潮流,《CCNA2》课程标准从5.0版升级至7.0版本,在华为技术的改造中,课程从华为数通2.0版升级成2.5版本,并且相关内容并入华为Data.com认证体系。2021年课程获得学校“五个一百”课程建设立项,前导课程《网络技术基础》获得“五个一百”课程立项。团队立项厅级教改课题1项,双语教学获西交利物浦中外教学优秀奖,发表教改文章5篇。

  1.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一)聚焦育人,体现双高培养四对接。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教育厅《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紧扣“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和怎么培养人”三个核心问题。我们确立爱国、敬业的华为工匠精神作为课程的思政目标,口号就是“守中国心,习华为技,筑华夏网”。具体通过对接时代:消化和吸收新西兰反向课程设计和强化教学输出的教学理念和华为最新的技术内容;对接岗位和证书:结合网络管理员国家标准,紧跟华为Data.com认证,开展课证融合的教学;对接竞赛:以华为ICT大赛为集中展示窗口,展示教学业绩和反馈教学;对接就业:以华为人才双选会融入华为生态,保障就业出口。做到树立强国信念,深耕网络技术,争做技能标兵,融入护网洪流。

(二)立德树人,优化教学四象限。团队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四个领域。明确人才出口,在社会实践教育领域,提供考证、ICT大赛和华为就业扶持计划“百舸计划”,使人才培养有依托。明确人才标准,在科学文化教育领域注重最新职业标准和华为技术标准的对接。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从说和做两个基本能力入手,重新设计教学环节。突出教学宗旨,以爱国、敬业为主题,工匠精神为抓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华为发展历程,体会国货之光的荣光和担当,不断强化技术进步、修身立业的宗旨。

(三)引新援非,固本培优两手抓。专业从新西兰引进反向教学设计理念,并结合华为技术标准,设计本课程。在与新方进行了为期三年多的磋商和交流,终于在2022年达成了华为课程的新西兰学分认定。教育标准先于华为的5G标准取得了新西兰(五眼联盟)国家的认可。同时,以本课程为蓝本,团队开发设计了卢旺达RTQF6级课程《小型网络构建》,借助学校申办的鲁班工坊,实现了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课程标准输出。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网络和物联网专业是以现代网络系统建设和运维为教学载体,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建设、检测、维护能力,时值学校奋力建设双高校和积极拓展国际化之际。《路由与交换》课程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和创新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效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研究和省教育厅落实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的解读,将马列主义、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网络安全、热爱劳动等思政元素贯穿于“守中国心,习华为技,筑华夏网”的人才培养。团队对标华为通信标准和职业认证确定培养目标,修订课程标准、教案以及整个教学实施环节中,做到全过程思政教学,并形成思政教学案例。

教学团队教师重新设计课程实施,积极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认真思考教学标准、教案修订、教学设计等环节,并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在华为成长和科技发展史角度告诉学生:本门课程的技术从跟习、模仿到被打压到最终超越,就是我们国家“越被制裁越进步”的底色之一。以大量企业组网项目真实案例为载体,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合理地将思政教育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当中,坚定落实“每门课程讲德育,每位教师讲育人”的课程思政导向。通过深挖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行为操守、工匠精神等隐性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显性内容相结合,做到教书育人相统一。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形成高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为达到显性和隐性教学目标。课程实施“三握三说三做”的教学策略。三握包含课前信念之握,课中职业养成的技能之握,课后是开拓创新的思想之握。三握分别对应激发搏击科技浪潮的信念、培养建网护网的基本技能、拓展ICT赛项的新技术、新工艺三个培养维度。

课前通过项目导读和模拟连接做探究学习,明了学什么、为什么学。

课中三说三做包含“我说我做、我说你做和你说你做”的三个教学环节。三说为描述网络原理、讨论故障原因、总结关键技术;三做为操作配置步骤、训练网络调试、排除网络故障,环节设计层层递进,师生角色不断交互切换,在不断的试错、识错和排错过程中,精进网络调试技艺,完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推进“明业理、精技艺”的双重目标达成。

课后通过华为ICT大赛和华为典型工程的研究和练习,拓展技术视野,树立国技有我的技术立身、技术报国的思想。

课程以“三握三说三做”为抓手,结合岗课赛证,持续推动人文素养和技能培养的统一目标达成。在真实企业项目、实践和评价中,做到学生“会说、会做、会钻、会创新”。

四、课程评价与成效

课程评价紧紧围绕“三握三说三做”的教学实践活动展开,做到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的双师、多元化评价,在评价中注重行业标准和企业规范的应用。

引入“华为Data.com工程师认证”、“华为ICT大赛”、“1+X”网络管理与运维和ilearningX学习平台四个标准,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三维度评价策略。

教师在课前的“一读一连”活动环节中,通过查看华为ilearningX平台上的学习记录、抽查学生对项目的评价、笔记等手段,评估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和行业知识;课中通过讨论、头脑风暴、不断探究试错,通过分析、试错、再分析的过程不断分析调试,直至学生掌握正确的配置。着重评估学生的问题陈述、故障讨论、排故思路和技术总结的工程能力;课后通过实践操作和ICT竞赛内容提高。按照华为认证和 “1+X”标准设置考核观测点,从学生完成项目贡献度和准时率、项目分析等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技能习得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通过课程思政,学生参加华为认证成为华为认证工程师的目标更加坚定,华为考证的人数和通过率不断提高。20年,36人获得证书,21年,150人获得证书。20级,证书通过率78.9%21级证书通过率83.8%,获得9个华为ICT赛项的省奖,相关工作获得华为的认可。

五、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对接标杆民族企业标准,弘扬国货之光和中国力量。课程对标华为网络工程师国际技术标准也就锚定了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华为精神。而这种精神在课程实施的“三说三做”中,通过不断的“试错、识错、纠错”,具化为“敬业、诚信、踏实、坚持”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策略在整体为思政实施提供了进阶式进程。通过课前“一读一连”融合华为成长故事导入项目背景和目标,学生“主动”探究;课中实施“三说三做”师生“协作”操练技能,课后通过“一练一拓”训练经典案例,做到“自控”,通过参加ICT大赛或操练赛题,做到“创新”。

(三)以“认证”作为课程思政的显性指标。把“技术立身”和“国技有我”的信念培育,落实在具体的可测量指标上。通过课程思政,学生参加华为认证成为华为认证工程师的目标更加坚定,华为考证的人数和通过率不断提高。2020年,36人获得证书,2021年,150人获得证书。2020级,证书通过率78.9%2021级证书通过率83.8%

其中,网络192蔡易澄和网络201何佳楠考取了华为数通方向的最高认证HCIE证书。





(四)反向输出,得到新西兰的认可。2022年,课程实现新西兰学分转换,中新合作的学生可以学习华为技术拿新西兰学分。这同时意味着学生考取的华为认证也得到了新西兰的认可。同时,今年团队完成了卢旺达RTQF职教资格框架中《小型网络构建》课程的开发,实现了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