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以书为媒,以思会友 ——青年思想者学社读书分享会
来源: 作者:闫百灵 时间:2025-04-25 浏览:10

四月阳春布德泽,最是书香能致远。2025423日,正值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我校“青年思想者”学社以“以书为媒,以思会友”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会。师生齐聚一堂,通过好书推荐与心得交流,传递阅读的力量,共赴一场青春与思想的美丽相会。

活动开始,社团指导老师闫百灵与社员一起探讨了AI时代阅读的意义。大家讨论后发现,身处AI时代,阅读的意义愈发凸显,它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是我们抵御浮躁、保持思考深度、塑造独立人格、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关键所在。随后,闫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好物”,从经典文学到社科著作,结合人生阅历阐释了阅读对自身成长的深远影响。闫老师鼓励大家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阅读涵养精神气质、拓展心灵边界。最后,社团七位同学依次登台,推荐了自己喜爱的书籍,依次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推荐理由及书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有的同学捧取小说中的人性光辉,有的同学畅谈历史作品的现实启示,还有的同学从科普读物中提炼科学思维。大家的阅读分享展现了青年学子广阔的阅读视野与深刻思考。

生药241班的陈洋分享了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童话著作《小王子》。通过小王子的旅程,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种种荒谬,也感受到了纯真、友谊和爱情的珍贵。它提醒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不要被世俗的虚荣和利益所迷惑。“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最后祝愿大家都能用心找到属于自己人生的那朵“玫瑰”!

应化242班的徐可欣分享了余华老师的《第七天》。书中以主角杨飞的亡灵作为第一视角,看众生百态、人间沧桑。七天七个故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难,余华老师也将那个人人唾弃的地方变成了令人向往的乌托邦。《第七天》不是对苦难的沉溺,而是对美好人性的礼赞,是对平等与温暖的深情呼唤。它让我们在感动中相信,无论尘世如何纷扰,心中的那份纯粹与温情,终将引领我们走向生命的温柔归处,唤醒对生命本真的热爱与对人间温情的珍视。

生药241班的兰梦雨分享了史铁生老师的《我与地坛》。作者在地坛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对生命进行了深入思考。他经历了双腿瘫痪的苦难,在与地坛的相处中,逐渐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种对生死的豁达态度能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示,帮助我们思考生命的本质。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书籍的“安利”,更是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让书香浸润到每一个人的心田。参与同学纷纷表示,通过分享,收获了新的书单与阅读热情,开拓了新的阅读视界。以书为媒,以思会友,青年思想者学社用行动诠释了“读书日”的意义——在快节奏的时代,坚守精神家园的深耕,让青春因阅读而更加丰盈。